央广网合肥7月8日消息(记者周然 徐鹏)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当前,安徽不断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,着眼打造最优“养人”之地、构筑人才发展高地,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,以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、待遇留人、环境留人,不断开创天下英才汇江淮的生动局面。
(相关资料图)
安徽人才政策再升级
7月7日,安徽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、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。据记者从会议上了解,安徽人才政策4.0版本已于近日由省委常委会会议审定,包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6个部分、30条,主要政策点106个。
会上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对杨善林、田志刚、彭寿、尹同跃、吴文革、孟国文、曹仁贤等8人获颁第四届“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”,为第15批省“115”产业创新团队代表和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站分别授牌。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颁奖、授牌时表示,全省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,在推进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。
作为省会城市,合肥市在聚力发挥创新优势广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,合肥正全力服务保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,培育量子信息、聚变能源、深空探测“三大支柱”,已集聚人才超7000人,目标让“养人之城”更养人、“创新愉快”更愉快。目前,合肥全市人才总量超240万人,在肥服务院士138位。力争到2025年,全市新增100万就业参保大学生、10万战新产业人才。
顶尖人才,顶级支持。2018年,安徽启动实施院士培养计划,对新晋院士培养单位,给予一次性500万元经费支持;对进入院士有效候选人的科学家培养单位,给予每年100万元的培养经费,最长培养5年,计划实施以来,全省先后有10名科学家当选院士。2022年,安徽省又升级启动实施战略“帅才”培养支持计划,加大对顶尖人才的支持力度,“帅才”科研经费可“一事一议”,并享有研究方向、平台定制、人员评聘等方面高度自主权。
打造留才引才“强磁场”
“一毕业我就拿到了工程师职称,比过去至少提前了5年时间。凭着职称优势,我免试进入了合肥一家行业头部企业工作。”马鞍山学院2018级工程师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韦传杰说。
韦传杰所在的马鞍山工程师学院是安徽首家“产业工程师学院”。该学院结合企业生产科研活动,把课堂搬进企业,让学生毕业时就达到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水平,开启了工程师培养的新模式。由于“带着职称去就业”,去年首届277名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95%。
以产业引人才,以人才兴产业。安徽将进一步深化这种教育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的融合通道,这种模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“拿来即用”“用得顺手”的人才,达到了学生、学校、企业三方共同受益的效果。
2023年,安徽省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8.5万人,总量创新高。去年以来,安徽持续开展“百万大学生兴皖”行动,推出毕业生来皖留皖“筑梦九条”等相关政策,为高校毕业生在皖就业、在皖创业、在皖乐业提供良好保障,全省应届毕业生留皖率逐年提升。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、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介绍,通过推出“紫云英人才计划”等一计划措施,芜湖每年招引大学生数量已由2020年的1.6万提升至2022年的6.7万人,预计今年将突破8万。
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,安徽人口净流入达到19.7万人,分别比2021年增加了3.9万人,比2020年增加了7.7万人。其中,合肥人口净流入13.5万人,滁州6.6万人,芜湖6.1万人。
越来越多青年人选择落户安徽、创业安徽,为江淮大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。
当好“服务员”做好“娘家人”
人才生态是持久竞争力。吸引人才来皖、激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同时,安徽也注重为人才纾困解难,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。如今,在安徽,全省各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,想方设法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。各地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“服务专员”制度,开通“人才专线”,为人才提供贴心服务。
目前,安徽上下贯通的人才服务网络逐步建成,建设运行“一站式”人才服务平台,推行“皖事通办”“江淮优才卡”等,为人才出入境、商事金融、住房教育、社保医疗等提供更加精准、高效和贴心的服务。
人才“势能”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“动能”。近年来,安徽省有10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,“人造太阳”EAST运行时间创造新的世界纪录,“墨子号”卫星织就天地一体化通信网,“九章”量子计算原型机、量子显微镜、“质子刀”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横空出世,深空探测、聚变能源、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持续并跑领跑。
多士成大业,群贤济弘绩。安徽正着力做好人才工作,形成爱才、敬才、聚才、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,进而转化为创新优势、科技优势、产业优势,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,共同擘画新阶段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建设宏伟蓝图。